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改善帕金森病及肌张力障碍症状,控制癫痫发作,缓解疼痛、痴呆、精神疾病等的一种神经调控疗法。
传统的DBS手术方式需要在患者头部安装立体定向框架,且为局麻加全麻的两段式手术方式,患者不仅舒适度及体验感极差,术中调整、验证及二次注册也极为不便。
我院在湖南省内率先采用全麻下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DBS手术,不仅术前可融合多模态影像数据进行手术规划,精准避开血管,且术中易调整手术路径,手术时间短,安全隐患少,手术操作可重复性强,再配合术中MER监测,手术精准度极高,误差小于0.2mm,效果极佳。
1.项目简介:本院神经外科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颅内深部血肿精准穿刺引流术”。该技术主要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性脑内血肿等颅内深部出血性疾病的微创治疗,具有定位精准、创伤微小、恢复快等突出优点,标志着我院在脑出血诊疗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 技术原理
该技术基于高精度影像导航与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通过术前CT/MRI影像三维重建与术中实时配准,实现穿刺路径的智能规划与机械臂的亚毫米级精准执行。相较于传统徒手穿刺,它在路径规划、避让血管、精准置管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及引流效果。
3. 核心优势
精准高效:机器人辅助定位精度达毫米级,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缩短约30%。微创安全:仅需直径约3mm的骨孔,避免开颅创伤,显著降低颅内感染、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风险。恢复快捷: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平均缩短5–7天,神经功能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效果显著:血肿清除率显著提高,术后再出血率降低,远期神经功能预后优于传统手术。
4. 适用范围
本项目主要适用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丘脑、脑干等深部脑出血患者;创伤性脑内血肿需微创引流的患者;其他原因所致的颅内深部血肿,且身体状况适宜微创手术者。
5. 专家/团队介绍(技术背书)
本项目由我院神经外科周敏副主任医师领衔的资深团队操作,在脑出血微创治疗领域具有10余年临床经验,主持和参加10余项省级课题,发表SCI及国家级期刊论文20余篇,团队熟练掌握机器人辅助手术流程,确保手术安全与疗效。
6. 咨询与申请方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或评估是否适合此项技术,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咨询:
门诊预约:神经外科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电话咨询:0734-8899698
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解放大道35号 南华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医学中心
慢性意识障碍(俗称“植物人”)的诊疗过程复杂且充满挑战,患者症状多变,治疗手段有限,给医生的诊疗决策带来极大难度。然而,在崔晟华主任的引领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已迅速崛起,成为湘南地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核心诊疗中心。自2019年起,该团队率先在湘南地区开展脊髓电刺激术(SCS)以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并创新性地开展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st-SCS)。至2023年,团队又成功掌握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促醒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治疗选择。目前,该中心已构建完善的平台,能够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多模态评估,并实施个性化的促醒手术方案,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甚至截肢,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脊髓电刺激手术(SCS)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缺血、加速愈合,并降低截肢风险。基于这一认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于2024年在湘南地区率先成功开展了首台针对糖足患者的SCS手术。手术效果显著,患者反馈满意,并获得长沙市红十字会的资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该医院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如震颤、僵直和运动功能减退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传统药物治疗在初期可能有效,但随着病情进展,疗效逐渐减弱。在病情达到2.5-4期时,适时进行手术干预尤为关键,其中靶点的精确选择及电极的准确植入至关重要。在崔晟华主任的带领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于2023年成功实施了湖南省首台神经外科机器人引导下的帕金森病DBS手术。此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手术体验,缩短了手术时间,还提高了手术精度,治疗效果显著,吸引了省内各地患者前来就诊。本中心的机器人引导下DBS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