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技术是经外耳道开展中耳与颞骨疾病诊疗的微创技术。与传统显微镜手术相比,它创伤小、视野广,能近距离精准观察,配合持续灌流技术可确保术野清晰,保障精细操作。我科2016 年开展耳内镜下中耳手术,2020 年在省内较早引入持续灌流技术用于临床。随着技术成熟,手术适应证拓宽,目前已用于复杂中耳传导性聋、内耳疾病及部分侧颅底肿瘤等病症治疗。2025 年,科室依托该技术完成湘南地区首例耳聋基因治疗手术,取得突破;团队凭借相关手术案例,多次在国家级及省级手术视频比赛获奖,展现专业实力与技术优势。 

颈段气管内肿瘤、颈部恶性肿瘤侵犯气管等疾病发病率不高,但患者常伴严重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气管内肿瘤切除及气管部分切除重建术是解决严重气管狭窄或梗阻的有效甚至唯一手段。近年来,我科针对不同病情精准治疗:对颈段气管内良性肿瘤,采用经口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切除术,微创、切除彻底、愈合好且复发率低;对甲状腺癌等累及喉气管的颈部恶性肿瘤,采用气管皮肤造瘘二期关闭等多种喉气管外科术式,确保肿瘤切除,最大程度恢复气管功能,降低术后带管率,改善喉发声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借助鼻内镜、电钻及等离子等专用设备,可实现精准照明、高效止血与广阔视野,通过清除复发病灶、开放全部鼻窦气房、矫正鼻腔鼻窦解剖畸形,完成从经典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到鼻腔鼻窦轮廓化手术及 Draf Ⅲ 手术的进阶治疗,专门针对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发挥显著疗效。术中配合鼻窦药物支架置入,能有效减少术后粘连,促进鼻窦引流功能恢复。对于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 型炎症患者,术后联合生物靶向治疗可最大限度降低复发率及再次手术风险,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 “耳石症”,是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发病率高,65 岁以上眩晕患者中占比 20%-30%。老化、外伤、感染等致耳石脱落,引发内淋巴紊乱诱发眩晕,严重时危及生命。对于常规治疗不佳的难治性梅尼埃病,我科引入国内领先的“内淋巴囊减压 半规管填塞术”联合术式,针对病因和症状,有协同效果,具创伤小、眩晕控制率高、保留残余听力优势,是前沿且疗效满意的方案,获患者高度认可。我科 2016 年设立衡阳市首家眩晕耳聋耳鸣专病门诊,后增设耳石症专病门诊,率先开展耳石症综合治疗。采用耳石手法复位 + 认知疗法 + 药物辅助综合治疗方案,临床有效率超 95%,患者满意度超 98%,居全国领先水平。2025 年,科室成功申报加入华南眩晕联盟理事单位,学科影响力辐射至华南地区。

人工耳蜗植入是精准植入电子听觉装置、助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建听力的先进治疗手段。随着其纳入国家集采,手术与设备费用降低,惠及广大听障患者。我科长期推广应用该技术,2024 年为瓦登伯格综合征双胞胎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助其重返有声世界;2025 年以来,为多名全聋患者成功手术,听力恢复效果好。今年 6 月,科室技术突破,为 OTOF 基因突变致聋患者开展基因治疗。人工耳蜗植入联合耳聋基因治疗,使我院耳聋综合治疗达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团队积累典型病例,提升手术精准性与康复效果,为更多听障人士提供优质听力重建服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