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端骨折靠近踝关节,复位固定难,局部软组织覆盖和血供差,是临床难题。2014 年 Kuhn 等报道的胫骨远端内侧逆行髓内钉,2020 年引入国内后,我院创伤骨科率先临床应用。该技术优势明显,生物力学稳定性好,简化骨折复位与固定操作,还能避免膝前疼痛等并发症。科室病例数居全国前列,疗效优异,掌握核心技术、临床经验丰富,发表全球最早两篇相关临床报道及 2 篇 SCI 论文。2021 年 2 月,彭斌主任在大博创伤学院推广该技术,目前达国内领先水平,获良好社会反馈。 

骨髓炎是由细菌侵袭骨组织引发的感染性疾病,病程长、治疗难、致残截肢风险高,是公认的骨科难题,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伤害。南华附二创伤骨科在省内率先开展骨髓炎根治性治疗,采用Ilizarov 技术和 Masquelet 技术修复清创后的大段骨缺损,显著提高保肢率和治愈率,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目前该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获国内同行广泛认可。

皮肤牵张技术是通过机械力拉伸皮肤及软组织,促进伤口闭合或为重建手术创造额外组织的外科技术。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在衡阳市率先开展该技术,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该技术优势明显,能减少植皮或皮瓣移植并发症,最大程度保留皮肤原有色泽、质地与感觉功能,术后疤痕更细微,美容效果更好。其核心是“顺应人体自然再生潜力”的创新理念,革新了传统创面管理模式,为创面修复提供更契合生理需求的方案,获患者及同行认可。 

针对先天发育异常、创伤、骨髓炎等导致的复杂肢体畸形,我院创伤骨科践行社会责任,深耕肢体矫形与重建领域,为肢体残疾患者重塑希望。作为衡阳市残联指定的肢体矫形定点单位,科室在湖南率先应用泰勒支架结合 Ilizarov 技术,精准矫正复杂肢体畸形,疗效显著,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彭斌主任是多个国家级专委会委员,为技术精进提供支撑,推动区域残疾人健康服务发展。 

马蹄内翻足是常见足部畸形,可由先天(新生儿发病率约 1/1000)或后天创伤引发,典型表现为足部马蹄状屈曲、足跟内翻及前足内收,约 50% 双侧发病。对于大龄儿童或成人的僵硬性马蹄内翻足,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 Ilizarov 技术缓慢矫正畸形,优势显著。该技术通过外固定架渐进牵拉矫正,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能精准调控矫正节奏与力度,避免强行矫正致软组织损伤;创伤小,无需广泛剥离组织,可最大程度保留足部血管、神经及软组织功能;尤其适用于僵硬、复杂畸形,可同步处理骨与软组织复合异常,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好、外观改善明显,临床效果稳定可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