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健身刺客”,避免“飞来横祸”


看似健壮的肌肉,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坚强,这些年来关于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不断的出现,常发生在户外运动,或者是健身房内。不是说运动有益健康吗,怎么还会有肌肉溶解这种危险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健身刺客”----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肌肉“溶解”了吗?

横纹肌是我们常说的肌肉的一种,包括附着在骨上的骨骼肌和构成心脏的心肌,因为肌纤维在显微镜下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故此得名。所谓溶解只是一种通俗说法,并不是肌肉真的溶解了,而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的肌红蛋白等物质释放到血液里面,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导致我们出现乏力、肌痛、茶色尿,严重时会引发急性肾损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多种多样。过度剧烈运动,尤其是平时不常运动者突然进行高强度、长时间运动是常见原因之一;挤压伤,如车祸、地震等导致肢体长时间受压;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降脂药等;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高温中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诱发。


为什么过度运动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在剧烈运动时,肌肉过度收缩、牵拉,导致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大量释放入血。同时,剧烈运动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等情况,进一步加重肌肉损伤。

身体出现哪些症状要当心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

症状表现通常较为明显。肌肉疼痛、无力和肿胀是常见的首发症状,疼痛程度可能较为剧烈;尿液颜色改变,如出现茶色尿或血尿,这是由于肌红蛋白进入尿液所致;此外,可能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出现少尿、无尿等情况。



诊断横纹肌溶解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医生会结合症状、病史进行判断,并通过血液检查发现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指标显著升高,尿液检查可检测到肌红蛋白等。


横纹肌溶解症如何治疗?

在治疗方面,首要措施就是去除病因。同时要对症治疗,大量补液以促进有害物质排出,碱化尿液以防止肾小管堵塞,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急性肾损伤。

如何有效预防横纹肌溶解呢?

1. 运动要适度且循序渐进,做好热身和拉伸,避免突然的过度剧烈运动;

2. 在服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了解药物副作用,尤其是一些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药物;

3. 避免长时间肢体受压;

4. 在高温环境下要注意防暑降温;

5.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科学运动,我来教您

1.充分热身: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让肌肉和关节做好准备。

2.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进行过度剧烈或超出自身能力的运动。

3.规律运动:保持长期规律的运动习惯,不要长时间不运动后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

4.注意休息: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避免连续高强度运动而没有适当休息。

5.合理安排运动类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要盲目跟风。

6.控制运动时长:避免单次运动时间过长,尤其是高负荷运动。

7.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运动过程中要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必要时补充电解质。

8.倾听身体信号:如果在运动中感到明显不适、疼痛或疲劳,应及时停止运动并休息。

9.专业指导:对于一些较为专业或高风险的运动,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10.运动后放松: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帮助肌肉恢复。



总之,了解横纹肌溶解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危害。让我们关注健康,远离横纹肌溶解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陈舟.剧烈运动后血尿、肌痛,当心横纹肌溶解综合征![J].创伤外科杂志,2023,25(07):  559-561.  

[2] 刘嘉,赵华昌.动性横纹肌溶解症防治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22,43(05):342-345.DOI:10.13461/j.cnki.wna.005489.

[3] 夏季运动谨防横纹肌溶解综合征[J].华北电业,2022(07):80.  

[4] 李瑜祯,张申利.大学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021,18(05):186-188.  

[5] 梁荔燕,李传圣,初静,等.5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J].天津护理,2021,29(03):312-314.  

科室:肾内科、风湿免疫科

供稿:雷周觅

一审: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