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功课,让你远离糖足困扰!


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严重慢性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研究显示,全球糖尿病足的患病率约为6.3%,3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平均每30秒就会发生一例糖尿病相关的截肢,而糖尿病相关截肢术后5年死亡率超过70%。因此,早期预防足部问题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就是我们俗称的“烂脚”,是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或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伴或不伴有感染。

 







哪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足?

1.病程超过10年,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

2.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

3.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4.吸烟、酗酒的糖尿病患者;

5.足部有鸡眼、老茧、足部畸形的患者;

6.有足溃疡病史者;

7.老年人或不能观察自己足部的患者;

8.糖尿病足知识缺乏者;

9.社会经济条件差,拒绝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糖尿病足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如果您也是高危人群中的一员,那就得提高预防意识了!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

1.足部皮肤情况检查:是否有破损、擦伤、水泡、溃疡、坏死等,要特别注意检查脚趾缝及脚底。

2.下肢动脉血管检查:用手指轻触脚背、胫后及腘窝皮肤,寻找有无动脉搏动,同时感受搏动的强弱,左右是否一致。也可与正常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比较。

3.疼痛觉检查:用大头针粗钝的一端轻轻触碰脚部皮肤,看是否有感觉,如感觉差表示疼痛觉消失或减退。注意检查时不要划破皮肤!

4.触觉检查:用棉花签棉花头轻轻划过脚底或足背皮肤,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觉到,如果没有感觉则表示轻触觉消失或减退。

5.温度觉检查:用盛冷水(5-10℃)的玻璃试管轻轻触碰脚部皮肤,检查脚部皮肤是否感觉到凉;用37-37.5℃的温水浸泡双脚,是否感觉到温热,如果没有感觉,表示双脚已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减退或消失。

出现以上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当足部出现感知觉异常时,疼痛上传信号受阻,微小的足部损伤往往不易被察觉,每日的足部护理也非常重要。

1.保持足部的清洁:勤换鞋袜。每天清洗足部一次,水温以37°为宜,每次不超过15分钟。清洗完后,用浅色毛巾擦干,尤其是脚趾间。 






2.皮肤干燥者可涂润滑油或保湿霜,防止皮肤裂开,导致感染。

3.穿着合适的鞋袜。不可赤足走路,外出时应穿着前端宽大、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如有需求,尽量下午买鞋,需穿袜子试穿;每次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保持鞋垫平整。袜子应选择浅色、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袜,不穿过紧或高过膝盖的袜子。





4.修剪指甲时,应将指甲剪与脚趾平齐,避免修剪过深;避免自行修剪厚茧、胼胝或用化学制剂进行处理,导致皮肤损伤。






5.糖友们冬天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烤灯进行取暖,防止烫伤,同时要预防冻伤,夏天需预防蚊虫叮咬。

6.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缺血肢体侧支循环的建立及肌肉从血液中的摄氧能力。

6.戒烟戒酒、积极控糖。糖尿病足的危险性及溃疡的发展均与血糖密切相关,同时要努力戒烟酒,防止因吸烟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而进一步促进足部溃疡的发生。

 






糖尿病足虽不是癌症,但治疗却是非常困难的,且费用极高。总之,糖友们可千万不能忽视脚上的伤口,如果稍不注意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建议各位糖友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防患于未然。



作者:罗聆连

一审:王建平邓亮

科室:内分泌与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