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生命,认识心梗


患者,男,26岁,是一名程序员,独自在家中工作10余天(平时基本不运动),吃喝都靠外卖。某天中午外卖小哥送餐时,患者突发晕厥意识不醒,外卖小哥立即拨打120,入院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立即抢救并行介入手术,因送医及时患者获救。患者如此年轻怎么就心梗了呢,平常要怎么预防呢?


01心肌梗死的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02心肌梗死的诱因

1.工作劳累,重体力劳动可以增加心肌耗氧量,出现缺血缺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严重时可以诱发心肌梗死。

2.情绪紧张和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儿茶酚胺增多,诱发血管痉挛,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3.饱餐、饮酒或者高脂饮食可以增加血液黏滞度,引起血流缓慢,促进血栓形成,可发生心肌梗死。

4.便秘时用力排便,可以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梗塞。

5.寒冷刺激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引起心肌梗死。

6.大出血、大手术等刺激也可以诱发心肌梗死。


03心机梗死的先兆症状

1.先兆

50%~81%的病人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烈、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2.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多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误诊为其他疾病。

(2)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低血压和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一般多发生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约20%的病人会出现,主要为心源性休克,为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04自救方法:

1.立即拨打120,等待救护车,不可自驾打车去医院。

2.立即就地平卧,严禁搬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3. 谨慎服药。

(1)硝酸甘油(有效期3-6个月):低血压或出现头晕、大汗时禁用;

(2)阿司匹林:主动脉夹层患者禁用。

4.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触及不到动脉搏动,应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接替抢救。


05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健康饮食: (1)控制热量的摄入,少食多餐,多进食瘦肉、水果、蔬菜等对减轻心脏负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防止出现便秘;(2)营养的均衡:低油脂(低于25g/天)、低盐(4g/天,约1/2啤酒瓶盖)、高纤维饮食,并要控制血糖的摄入,同时要预防低血糖的产生,摄入合理的蛋白质,多次少量补水,减少血液黏稠度,进

而减少心梗的发生。

2.生活方式:(1)要注重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健康促进;(2)避免用力排便,可将双手搓热,放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壁上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每次10 min;(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当放松心情;(4)可穿戴心率、血压测仪(腕表),具有实时监测功能。

3.规律运动:

(1)运动原则:有序、有度、有恒。

(2)运动形式:以行走、慢跑、简化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可联合静力训练和负重等抗阻运动。

(3)运动强度:根据个体心肺功能,循序渐进,一般选择最大心率的70%~85%范围控制运动强度。比如,最大心率为120次/分,运动强度维持心率在90~102次/分即可。

(4)持续时间:初始是6~10分钟/次,含各1分钟左右的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随着病人对运动的适应和心功能的改善,可逐渐延长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至30~60分钟。

(5)运动频率:有氧运动每周3~5天,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每周2~3天,至少间隔1天。

注:运动时心率增加10~20 次/min 为正常。运动时心率增加小于 10 次/min 可适当加大运动量; 若心率增加大于 20 次/min,收缩压降低超过 15 mmHg,出现胸痛、心悸、气喘、头晕、恶心、呕吐等应减缓运动或停止。

4.控制血压和体重: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130/ 80mmHg

控制血脂:LDL- C<1.8mmol/ L

控制体重: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5.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诱因,酒精摄入量与高血脂、脑溢血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6.定期检查:一般建议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各复查1次,复查主要内容有心电图、肝肾功能、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1年后可进一步复查冠脉造影以明确植入支架情况及其他血管病变情况。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你我所争取的每一分、每一秒

都将会为心梗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余爱媛,谢萍,张莉.心血管患者的沟通护理与心梗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06):187-189.

[3]夏五妹 , 周宇璇 , 饶慧洁 . 目的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梗患者家属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1):147-149.

[4]何旭瑜.心肌梗死后,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 (07): 10-13.

[5]类杰,孙玉柱,从兰美,等. 提高老人医护安全的可穿戴心率测护仪设计 [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2, 30 (02): 284-291. DOI:10.16526/j.cnki.11-4762/tp.2022.02.041.

[6]董志群.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早期康复锻炼与护理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08): 52-53.

[7]沈晶. 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临床护理杂志, 2015, 14 (04): 25-27.


作者:吴璇 唐海燕

图片:源于网络

一审:欧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