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实践,杨帆起航——2024级护理实习生感悟


踏着初夏的脚步,在六月初我进入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习,开始我为 期八个月的实习生活。第一个轮转科室便是急诊科,在未实习之前,我对于急诊 科还只是书本上的大致描述与见习时的浅显了解,但经过了这将近一个月的实 习,让我对于急诊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更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初识:未知与挑战

在刚进入急诊科的前几天,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陌生的环境、陌生 的人都让我感到新奇,但更多的是害怕与担忧。所以刚开始的自己,每天都精神 高度紧张跟着老师学习操作、接受新的知识,小心翼翼地做着老师安排的事情。但书本的知识与现实的临床实践终归不同,记得第一次给病人更换液体时,输液 管道有气泡而我却未发现,幸好带教老师及时指出并耐心教导我怎么正确排气;当给病人输液穿刺未成功时,看着病人手上的肿块,只觉得无限愧疚;当面对病 人与家属带着真诚、求知的眼神向自己询问时,我只能回答"稍等,这个问题我 不太清楚,我请我的老师来回答您的问题"时,心情顿感复杂起来。面对这些, 我提醒自己不仅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在 急诊科,因为无法预知不同病情的急危重症病人什么时候会被送入抢救室,所以 往往""""就是在瞬间发生的,必须迅速做出反应,紧跟着一系列操作,例 如心电监护、心电图、静脉输液开放通路、静脉采血与血气分析...除了对于心 理上的考验,身体上的挑战也是少不了了的,有时候一天高强度的节奏下来,脚 上的酸痛扎实代表着你这一天的劳动。


再知:甜蜜与满足

在急诊科待的这一段时光,最开心、满足的时刻便是自己那天采血、输液能 够一针见血了,犹记得那时的自己快乐的仿佛一个得到糖果的小孩。那样的满足 与幸福是其他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与代替的。我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畏首畏尾, 我开始主动去操作、去沟通,病人提出的常见问题,我也能从容回答。我不再是 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到急诊病人的接诊与抢救中,当看到病人转危为安,家属 感激的眼神时,不由生出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回答与答案,无数次的练习与操作终究是会有回报,当自己从刚开始笨拙缓慢的抽药和配药、 心电监护,到现在的无比快速与娴熟,看到自己这样的变化,心里是无比甜滋滋 的。

 


回首:铭心与感悟

回顾这段时光,那天下午的大抢救场面,我相信我会一直记得。那是我亲眼  目睹与亲历的第一次大抢救。病人是在救护车的一阵阵警报声中被推入抢救室, 浑身满是血迹。与死神的搏斗的号角正式吹响,老师们快速地作出反应,心肺复  苏、气管插管、开放静脉通路、输血输液、电除颤...在急诊科,这些挽救病人  于生死边缘的操作,是每个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生命搏动的一呼一息  如此脆弱,让我们不敢慢下脚步。所有人都在努力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经过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还是没能醒过来,我心头一阵阵酸楚,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以及医护这个职业的伟大。如果说医院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急诊科无疑就是这个战场上最前沿的阵地。急诊科的老师们是英勇的战士,时刻准备着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用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誓言。急诊就是这样,随时会有人抢救成功,随时会有人逝去。带教老师蒋丹丹告诉我。作为急诊医护人员,她们一次次体会着挽救的庆幸和失败的无力。然而,正因为生死无常,才需要每次救治都拼尽全力。


展望:决心与期待

尽管在急诊科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却得到了无比珍贵的财富与知识,在这 里,我拥有了许多能够动手实操的机会,技能与知识都在不断的提升。我无比庆 幸,自己下临床实习的第一个科室是在附二急诊科。因为在这里我真实感受到了 如家一般的温暖,这里的老师们都很好,给了我许多指导与帮助,让我能够得以 快速成长,所以对这里我也感到十分的恋恋不舍与留恋。感谢这些老师们,感谢 急诊科室,给了我实习生活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历经八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会 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让病人与家属放心的护士。我也深知自己需要学习与提升的 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但我将一往直前、永不退缩,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有温度的、优秀的护理人员为目标,向我的带教老师看齐,以她为榜样!尽管前路漫漫、多坎坷,但我始终相信,未来可期。

 

 

 

 

作者 |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罗文清

 

指导老师 | 蒋丹丹





 

返回列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