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一例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成功取出了埋藏在患者支气管内多年的异物,消除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痛苦。
患者罗某,男性,52岁,自述四年前吃饭时,因呛咳时误吞一块鸡碎骨,当时感觉喉咙有异物感,紧急去当地医院检查却未发现异常,便未予重视。近四年来反复发生咳嗽、咳脓痰伴发烧,严重影响了日常的生活。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一直不佳,甚至曾被某家医院告知疑诊肺癌,这个消息对患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慕名来到我院就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谢莉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地分析影像学资料,怀疑阻塞左上叶支气管的新生物可能是异物,且与患者四年前的呛咳史相关。当听到谢莉对病情的分析后,患者和家属心中又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他们紧紧握住谢莉的手,喜极而泣。
由于患者的异物史已有四年之久,支气管阻塞情况十分严重,手术治疗的风险极高。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进行讨论,为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即左上叶支气管病损切除术加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手术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谭小武和谢莉共同主刀,该手术不仅对术者的操作要求“稳、准、轻、快”,同时对麻醉的要求也极高,手术能否成功还需要麻醉团队的全力协助。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东院麻醉科王德明主任第一时间与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并且积极准备好麻醉机、监护仪以及各种急救复苏药品,为患者提供了无痛、舒适化的全身麻醉,这不仅提升了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上叶支气管有结节样新生物,其表面覆盖着黄白坏死物。先对其进行吸取、电凝、冻切,进行肉芽样结节切除及局部消融。然而,术中患者的氧饱和度竟然降至 70%,王德明立即采用面罩手控通气,但氧饱仍持续下降。此时他迅速且准确地评估了患者的气道状况,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气道通气,患者的情况逐渐平稳,氧饱和度维持在 99%。在谭小武和谢莉的娴熟操作下,经过反复烧灼、冷冻,终于见到了异物的真实面目,随后用异物钳将其取出,取出后未见新生物及活动性出血。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咳嗽、咳痰的症状得到缓解,复查支气管镜时,发现左上叶支气管原有的新生肉芽明显吸收。被疾病和痛苦折磨了多年的患者及家属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对医务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高超精湛的手术操作表达了高度的肯定与大力的赞扬。
谭小武指出,成人的支气管异物有时并不会呈现出明显的症状,甚至有些人都回忆不起来曾有过进食呛咳的病史。然而,异物长期阻塞气道,很容易诱发感染,进而引发长时间的咳嗽、咳痰,也容易导致误诊的情况出现。
在此医院提醒广大民众,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就医,以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通讯员:康佳丽
编辑:尚俊媛
审核:付立明 王 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