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16日,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医科大学隆重举办。本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赛程2天,采用赛站与赛道式结合,竞赛内容覆盖内、外、妇、儿、麻醉、传染病学、眼科学、护理学、诊断学、职业防护等方面。不仅对“三基”能力进行考核,也致力于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负责培训的南华大学代表队由2016级本科生童瑶、伍瑜、李玉娟、王露珏四位选手组队,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赛道中展现了优秀的精神面貌、娴熟的操作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最终脱颖而出,勇夺金奖。

大赛金奖


比赛选手赛场风采


四位选手合影(A童瑶、B伍瑜、C李玉娟、D王露珏)
为促进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了第一节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旨在推动高等医学院校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加强医学生“三基”培养,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被视为医学界的“全运会”,参赛院校由首届的19所发展到目前的210余所,直接参赛学生从最初的100余人到现在的近9000人。大赛在“育人才、推名师、强基地、定标准、促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我院承接培训任务之后,医院党委和行政召开专题会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临床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抽调了10位老师全脱产对选手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团队由陈哲老师任总教练,陈汶老师任副总教练,邓宏军、秦英楠、何宜静、黄新云、洪余德、石小桥、魏大飞、周新莲共10位老师组成培训核心团队。是培训团队老师和选手无怨无悔地坚持才有了今天这份沉甸甸的金奖获得。

培训总教练陈哲老师、副总教练陈汶老师与选手在开幕式上合影
根据医学教育培养需要,本次大赛经过顶层设计改革,在停办两年后重启(2020年因疫情原因取消)。今年首次由教育部主办,得到了全国各医学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本届大赛共吸引全国211所高校的497支代表队参赛,覆盖国内近91%的医学院校。经过前期预选赛和分区赛的层层选拔,共有81所高校的142支代表队晋级全国总决赛。在今年四月份的华中分区赛中,我院培训的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代表队更是获得了特等奖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至此,首次实现了分区赛、总决赛“双金”大满贯。

4月7日,南华大学副校长姜志胜率队来到我院为即将出征第十届中国大学生临床技术技能分区赛的南华大学代表队壮行

由我院培训的南华大学代表队荣获华中赛区特等奖第一名,成功进入全国总决赛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医学领域全国性竞赛项目,本次比赛不仅是当代医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展示,也是对医学教育改革的检验和指引。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全国高等院校在《意见》的指引下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我校也因时制定了《南华大学关于加强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的意见》。本次参赛由衡阳医学院组织实施,首先对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系统培训,通过各附属医院的推荐选拨,最终由附二医院组队培训,历时近8个月。本次大赛取得的优异成绩传承了衡阳医学院的优秀传统,擦亮了“衡医”金字招牌。

5月11日,国赛出征前,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福俤教授率队到我院进行赛前动员,南华大学校长助理、附二医院党委书记罗志刚、院长彭秀达、附二医院副院长颜亚平全程陪同

赛后彭秀达院长带领培训老师和选手合影留念
后续,我院将总结大赛经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进一步全面提升我院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培养更多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