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南华附二医院巡回医疗队来到湘西州古丈县的第15天,队员们在6:10起床,准备6:30乘车前往古丈县山枣村。

村子距离县城约50公里,一路都是蜿蜒盘旋的山路,有的路段听说还非常陡峭,为防止晕车,我们买了晕车贴、吃了晕车药,早晨山里温度只有13℃左右,穿两件衣服还有阵阵凉意。车子沿着“S”形陡峭的山路盘旋前进,我感觉都转了上百个急弯,还在半路就把我转晕车,浑身出一身冷汗,队员们也都晕车了,有人呕吐很厉害。听县卫健局张股长说,他自己的姑姑回古丈,宁愿绕行很远也不愿跑这山路,当地人跑这山路,10个人有9个人也是要晕车的。
一到当地卫生院,看到原定的义诊现场山枣村镇卫生院,距集市约有50米垂直高度的山路,为了方便山里赶集的乡亲们,我们队员与当地卫健局的领导商量后把义诊场所改在集市上。一位76岁的大爷自告奋勇要帮忙搬桌椅、挂横幅,这位大爷双足拇外翻,脚趾骑跨,平底足,常有双膝关节痛,脚痛,我们仔细检查了他的腰椎、双髋、双膝关节、双足后,告诉大爷他患得是什么病,在暂时不做手术的情况下怎么做保健,通过戴护膝、拄拐杖,拇外翻手法扳正,平底足做踩瓶子训练等,还免费赠送了药物。大爷很感动,说当地医生没有这样告诉他,还说我们是天上派来的。我笑着接大爷的话,指着正在接诊的朱明燕、陈芬芳、肖琳还有古丈县人民医一起做义诊专家们说:“我们是国家派来的,执行国家政策,为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做点事。”在看完所有带着病痛疑问的乡亲们,集市已经散集没人了,大爷临走时又依依不舍拉着我的手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来?”这一刻我们都流泪了,是感动于偏远地区乡亲们对医务人员长久的期盼?还是我们自己肩负“健康中国”沉甸甸的责任?我说“也许明年吧”。

回镇卫生院路上,张股长告诉我们,山里留守的老人,要么是坐不了车晕车,不想出去就诊,要么就是到了城里,没有子女陪同也不知道怎么看病。张股长还详细介绍道,山区的公路从12月初到第二年2月中旬就会结冰,人们一般都不出来。出来的车轮要缠防滑链条,多处路段的山坡上披装有安全网,以防止融雪后的落石滚落到路面,陡峭的路段还不时出现山体塌方。部分沿河沟路段,碰到6月份暴雨山洪,路会被淹,建在河沟边的房屋边,也会被大水冲垮。去年6月老寨村卫生院由于离山沟边稍近,就被山洪将一楼的房屋及医疗设备全部冲走,路边的电线杆也被冲断,大停电,手机基站没信号,当时山区的村寨都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灾后县政府又出钱重新帮卫生院修房子,买设备。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大给村寨的基础投入,然而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只能是在逐步的改善好转中。
镇卫生院院长招待我们吃了一顿他们自己开伙做的中饭,其中院长说了一句让我们难忘的话“大家饭要吃饱,在这里镇上做一顿家常饭也不容易”。一天的义诊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起病人、基层干部、医疗工作者的殷切话语,却让我着实感受到,在交通不便的山里,乡亲们存在着生活不易,就医不便的实际困难,以及感叹于当地医务人员扎根已久的奉献、牺牲精神。我不是一个容易煽情的人,在这里,又被感动到掉泪了。
杨俊涛,2024年10月28日
后记:
杨俊涛,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此次赴古丈县巡回医疗队成员还有肖琳、朱明燕、陈芬芳、谢超共5位医师。从杨俊涛医师虽无华丽辞藻但情真意切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边远地区群众的不易,看到了500公里奔赴的意义,他说自己不是容易煽情的人,我们却都被实实在在感动了。
各级党委政府从来没有忘记边远地区的群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公益医疗服务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在古丈县的这段日子里,通过和古丈县卫健局、古丈县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密切协作,南华附二医院巡回医疗队通过健康宣教、义诊、疾病筛查、诊断、一般治疗等服务,普及医学常识及相关疾病防治知识,以及开展教学查房,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专家授课和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这仅是南华附二医院在践行公益担当、医者使命中的一段缩影。作为一家公立医院,我们始终坚持办院的公益性,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医院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医联体工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积极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从身边的城市医疗集团,到情系边疆鄯善,处处都能看到附二人的身影,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我们一直在行动。